華豐板栗
華豐板栗(學名:Castanea mollissi BL.),又名栗、板栗、栗子、風栗,是殼斗科栗屬植物,原產于中國,生長于海拔370~2800米的地區,多見于山地,已由人工廣泛栽培。栗子營養豐富,維生素C含量比西紅柿高,更是蘋果的十幾倍。栗子中的礦物質也很全,含鉀、鋅、鐵等。雖然含量沒有榛子高,但仍比蘋果等普通水果高得多,尤其是含鉀量比蘋果高出3倍。
形態特征
板栗是殼斗科(山毛櫸科)栗屬中的喬木或灌木總稱,約有7-9種。我國一般分為2種:野生板栗和雜交改良板栗。我國普遍種植的是雜交培養后的改良品種,因個大、味甜、抗病性強被我國廣泛種植。板栗原生于北半球溫帶地區,大部分板栗樹高20~40米,為落葉喬木,只有少數是灌木。各種板栗樹都結有可食用的堅果,單葉、橢圓或長橢圓狀,長10~30厘米,寬4~10厘米,邊緣有刺毛狀齒。雌雄同株,雄花為直立柔荑花序,雌花單獨或數朵生于總苞內。堅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總苞內,總苞直徑5~11厘米,一個總苞內有1~7個堅果。花期5~6月,果熟期9~10月。
栗子,落葉喬木,高15~20m。樹皮深灰色;小枝有短毛或散生長絨毛;無頂芽。葉互生,排成2列,卵狀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8~18cm,寬4~7cm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或寬楔形,邊緣有鋸齒,齒端芒狀,下面有灰白色星狀短絨毛或長單毛,側脈10~18對,中脈有毛;葉柄長1~1.5cm,有毛;托葉早落。
花單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穗狀,直立,長15~20cm,雄花萼6裂,雄蕊10~12;雌花集生于枝條上部的雄花序基部,2~3朵生于一有刺的總苞內。雌花萼6裂,子房下位,6室,每室1~2枚胚珠,僅1枚發育,柱頭頂生,點狀。
殼斗球形,直徑3~5cm,內藏堅果2~3個,成熟時裂為4瓣;堅果半球形或扁球形,暗褐色,直徑2~3cm。花期5月,果期8~10月。
栽培技術
板栗歷史悠久。西漢司馬遷在《史記》的《貨殖列傳》中就有“燕,秦千樹栗……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”的明確記載。《蘇秦傳》中有“秦說燕文侯日:南有碣石雁門之饒,北有棗栗之利,民雖不細作,而足于棗栗矣,此所謂天府也”之說。西晉陸機為《詩經》作注也說:“栗,五方皆有,惟漁陽范陽生者甜美味長,地方不及也。”由此可見,中國的勞動人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。
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緩坡及河灘地帶,廣西平樂、安徽金寨、河北(興隆-2006年,“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”評審過程中,興隆被命名為“中國板栗之鄉”;遷西-板栗生產基地,寬城滿族自治縣-板栗生產基地)、山東(郯城板栗)、湖北(羅田、英山,麻城(鹽田河)、信陽羅山、信陽光山、信陽平橋區、陜西鎮安等皆為的板栗產區。
豐產栽培
板栗原產中國,與棗桃杏李同為中國古代五大名果之一,也是世界的干果樹種。栗實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,淀粉百分之60~71,糖份百分之7~23,蛋白質百分之5.7~10.75,脂肪百分之2~7.4,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。
板栗在中國分布地域遼闊,北起遼寧的鳳城,約北緯40°30′,南至海南島約北緯18°30′,低海拔不足50米的沿海平原,如山東郯城、江蘇新沂、沐陽等地,高海拔分布為2800米,如云南的永仁、維西。板栗為喜光樹種,尤其開花結果期間,光照不足易引起生理落果,如長期遮蔭會使內膛樹葉發黃,枝條細弱甚至枯死。
年平均溫度10.5~21.8℃均適宜,高溫度不超過41.6℃,低溫度不低于零下24.5℃。 板栗對濕度的適應性較強,一般在年降水量1000mm以上,年降水量500-2000mm均可栽培。
板栗對土壤要求不嚴,適宜在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、地下水位不高的砂壤土上生長,土壤腐殖質多有利菌根生長,以PH值5~6為宜。
上一條:泰山薄殼 | 下一條:早甘陽櫻桃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