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魯-麗莎-巴勞奈
無花果(Ficus carica Linn.)是一種開花植物,隸屬于桑科榕屬,主要生長于一些熱帶和溫帶的地方,屬熱帶落葉小喬木。無花果目前已知有八百個品種,絕大部分都是常綠品種,只有長于溫帶地方的才是落葉品種。果實呈球根狀,尾部有一小孔,花粉由黃蜂傳播。又名阿驲(《酉陽雜俎》、譯自波斯語:anjir),無花果除鮮食、外用,還可加工制干、制果脯、果醬、果汁、果茶、果酒、飲料、罐頭等。無花果干無任何化學添加劑,味道濃厚、甘甜。無花果樹枝繁葉茂,樹態優雅,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,是良好的園林及庭院綠化觀賞樹種。它當年栽植當年結果,是好的盆栽果樹之一。如果大力開發無花果盆景,效益將十分明顯,是目前利潤率高的盆栽果樹之一。
形態特征
落葉灌木,高3-10米,多分枝;樹皮灰褐色,皮孔明顯;小枝直立,粗壯。葉互 生,厚紙質,廣卵圓形,長寬近相等,10-20厘米,通常3-5裂,小裂片卵形,邊緣具 不規則鈍齒,表面粗糙,背面密生細小鐘體及灰色短柔毛,基部淺心形,基生側脈3- 5條,側脈5-7對;葉柄長2-5厘米,粗壯;托葉卵狀披針形,長約1厘米,紅色。
雌雄異株,雄花和癭花同生于一榕果內壁,雄花生內壁口部,花被片4-5,雄蕊3,有時 1或5,癭花花柱側生,短;雌花花被與雄花同,子房卵圓形,光滑,花柱側生,柱頭2 裂,線形。
榕果單生葉腋,大而梨形,直徑3-5厘米,頂部下陷,成熟時紫紅色, 基生苞片3,卵形;瘦果透鏡狀。花果期5-7月。
栽培技術
定植
可盆栽或在荒坡、田園、庭院栽培。利用荒坡、田園、庭院等栽培的,其定植密度一般適當加大密度可采用1×2米,定植單坑深50-70厘米。直徑為40-60厘米,以含鉀的混合肥(如人畜、禽糞、綠肥、餅肥、化學復合肥)等作基肥,定植適期在華北應在清明前后,東北宜在谷雨前后,南方可在秋季落葉后移栽定植,但應避開開花結果期。
管理養護
修剪
無花果的修剪較簡單,修剪技術要求不高,一般采用多主枝自然開心形整枝方式,但要全株保留3—5條主枝,不留側枝,主枝組直接著生在主枝上。幼樹期間抓好培養主枝,并注意抬高主枝角度,保證多發枝條,達到迅速擴大樹冠的目的。進入初果期后,抓好多培養枝組,以便保證形成一定的產量。盛果期時注意培養骨干枝,更新大中型枝組剪縮弱枝組。對樹勢衰老或病蟲害嚴重的,可利用基部或枝上發出的萌蘗枝或隱芽,重新培養主枝和枝組。
無花果從7月中旬開始,陸續到11月份成熟。無花果的采摘一般宜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進行,見已成熟的果實有一小孔微開,果皮出現固有品種(多分紅、黃品種)的色澤時,采摘。過熟的果實采后不耐貯藏和運輸。
田間管理
植株成活后進行松土、除草。在6月、7月各追施人糞尿或硫酸銨1次。栽種后要培養樹冠形成無層形樹形,或多主技自然開心樹形,一般可在樹干高50crn處定干,保留5~7個主枝,并可適當選用側枝補空。樹干定形后,每年要修剪,除去密枝、病蟲枝及枯枝。疏勢以輕剪為主。收秋果為主的,可在結果枝上短截留有2~3個芽,如果收夏果為主的則不宜短截。
無花果幼樹生長期,如基肥不足則應施肥。方法是在離主根40厘米左右處,株施腐熟雜肥5公斤左右;盆栽的至少施入1公斤。成齡樹株施腐熟農家肥15公斤左右,在落葉前后施入基肥,追肥宜在新梢旺長期及果實迅速膨大期為好。無花果是較耐肥的果樹,但應偏重施鉀肥,一般氮鉀的比例為0.5:1:1。因其較耐旱不耐澇,新梢生長及果實膨大期需水量較大,但長期受漬或積水重的環境,易造成落花、落果、落葉,甚至死亡,因此亦要注意做好排澇排水。盆栽的亦要注意排水,尤其是在大雨或暴雨之后的連陰雨季節,要注意遮雨或倒盆控水。
病蟲預防
無花果較少發生病蟲害。在果實生長期中,向周圍散發特殊氣味易招致桑田牛危害;果成熟時易受鳥害。除人工撲捉桑田牛,驅趕鳥類之外,可人工滅蟲卵。亦可用稻草人縛塑料彩條插入田間驅趕鳥類
上一條:豐產黃無花果 | 下一條:早甘陽櫻桃苗 |